深夜骑谈 | 我们为什么喜欢自行车?

这次被凶猛的新冠病毒疫情禁足家中,正好梳理一下思绪,和大家一起聊聊都是为什么会喜欢自行车。

在自行车圈,大家习惯上用“公路党”“器材党”“骑游党”“山马党”等一系列标签对骑友进行分类,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我们骑乘自行车的不同“嗜好”。

先以我自身为样本进行分析。

我对自行车的痴迷是因为“穷”,记得上大学时为了能在暑假找一份兼职送报纸的活,花几十元买了一辆老旧的二手自行车,从而使我生出了许多骑行的梦想。2002年,曾计划从长春骑到大连,苦于囊中羞涩,最终实现了长春至镜泊湖的往返骑行。当时在我眼中,自行车就是一个能带我行走更远,且能看更多风景的工具。直至今天,这一认识与定位依然没有改变。但我对骑行的热爱却可以说执着。在近二十年的时间里,从未间断骑行,而且还将继续下去。

深夜骑谈 | 我们为什么喜欢自行车?

也曾经带着老婆小孩在海南骑车

自问一句:我为什么喜欢自行车?

我觉得或许是这样几个原因:一是便捷,在城市道路日益拥堵的今天,骑车出行给我带来无拘无束的自由,只要有自行车,则无需为堵车、找不到车位而焦躁,也无需为挤公交、地铁而憋闷;二是健康,持续近二十年的骑行,使我深深体会到了自行车对健康的意义,年龄增长了二十岁,但我的体重在二十年中仅有二三斤的上下浮动,即使在流感盛行的冬天也从不感冒;三是无以替代的乐趣,尤其出门骑游时,自行车是最好的媒介,可以让我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轻松融入当地人的生活,虽说彼此都是陌生人,却因自行车而少了隔膜、戒备,因此能感受原汁原味的风土人情。或许还有别的原因,但我认为这些已足以说明自己对自行车的热爱。

接下来,我将目光移向别处。

深夜骑谈 | 我们为什么喜欢自行车?

在我接触的圈子里不乏各种各样的“党员”,且谈谈俗称的“器材党”。自行车为这部分人带来了更深层次的愉悦,当然,他们也得付出更大的代价。好的器材谁都喜欢,核心问题就在于有没有经济基础支撑我们去烧器材。这个时候,我觉得自行车就像奢侈品一样,为部分经济实力雄厚的骑友提供了高层次的嗜好品。

将这部分骑友单纯定义为“器材党”,我认为还不够客观,因为他们买了器材不会像古玩玩家一样为的是盘出包浆,而是为了实际的骑行体验。如果“爱”就这样单纯,我认为非常健康。但有些玩器材的骑友难免在思想上跑偏,因为奢侈品本身就有高贵的身份认同感,一些骑友为了这种高贵的认同,不惜举债做“超”能力的器材玩家。也有一些器材玩家,会自视高贵,鄙薄普通骑友,我觉得不太可取。

再次将话题转回“我们为什么喜欢自行车”。

对“器材党”来说,我觉得顶级器材的使用体验应该是喜欢自行车的核心理由,经济能力允许、合理的身份认同也无可厚非。当然,这些都是我的个人看法(我不热衷自行车器材的折腾,但在摄影器材上偶尔小打小闹,觉得和自行车器材的玩法有一些相通的地方)。

最后,我想谈谈“山马党”。客观上说,我也是一位“山马党”,一辆千元级别的山地车,天天压马路,属于运动自行车圈最普通的那一个层级。处于鄙视链最底端的这部分骑友也是将骑行与普通工作和生活融合得最好的一个群体。他们平时上班骑车、买菜骑车、周末郊游骑车,绝大多数注意力都在自行车所带来的便捷上,与其说他们热爱自行车或热爱骑行,我觉得说他们热爱生活更合适。

深夜骑谈 | 我们为什么喜欢自行车?

在高阶运动自行车玩家眼中,“山马党”不入流,但“山马党”却最有人间烟火味。

也是一时在家憋的,写了这样一篇文章,不过我最想听的还是大家谈谈,“我为什么喜欢自行车?”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