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年3月开始申卡,转眼到了20年3月,玩卡逐渐成为生活的一部分,骑两轮自行车的小白也慢慢进阶。
1、专属屌丝N白
热门卡种都随着大部队陆续申请下来,基本上都是积分换年费或刷免。屌丝N白虽然被一砍再砍,鉴于无需年费,性价比还是极高,权益或多或少都能使用到。
平安百夫长则是18年的年抛卡,19年销了但匹配的酒店会籍在今年疫情下意外延期,本来缴6K年费用百夫长权益是刚好给平安打了一年工,现在会籍延期体现溢价后终于让我感觉没被返撸。
目前以我现有资质能去碰瓷的高端卡还剩下大山白,精粹白和中行钻石无限套餐。0592地区这次大山几乎没水,反正水是没淹到我家,屡战屡败,就此作罢。农行精粹放水就看过深圳那一次,厦门干涸一如既往,非体制,无存砖,去网点要被保安大哥轰粗来。而中行0063/0073/0201这一系列,厦门也是硬性存砖指标,要不然就资质过硬,我只能等待其他城市开闸去异地碰碰瓷。若是再集齐这几张卡,这一阶段就差不多毕业了。
2、散卡
常规卡倒是没什么可说的,这几年一直都在申卡,厦门有网点的银行我几乎跑了个遍,不断累积行数和授信。去年开始行数和总授信就遇到瓶颈,后面经常关注各地城商行放水去异地申请碰瓷,但异地申卡基本也很难下卡。所以在原有银行基础上,多办几张二卡,当然也是为了薅各种羊毛。
3、一行多卡
这几家银行那是真爱了,主要也是因为二卡基本都能下卡,其他银行连申请个二卡都被拒的不要不要。有些活动如兴业年底的周周刷,确实是需要多卡支持。光大则是图它的接送机和延误,毕竟后面几年都是积分兑年费,而光大积分和里程有何区别,还不如多下几张卡享受权益。中信倒是硬钢了不少年费,联名卡每月都有上限,明年看看情况看保留哪些。民生那纯粹集卡。
4、征信
征信确实比较花,旧版征信张数还算正常,新版征信则是足足40页。账户数包括注销的卡共63个,其中工商账户数是主力中的主力。不过这倒没什么影响,银行征信正常会直接参考机构数,账户数多倒无伤大雅。
聊一聊总授信,特别注意一下邮储银行,唯一一家共享额度但多卡叠加总授信的银行。目前我持有鼎致、鼎雅和青年3张卡,我的总授信就多了鼎雅和青年的额度,后面必须要把这两张调低额度。本来总授信就遇到瓶颈,叠加信报其他银行更别想再提额,现在这个时期,要是因为授信过高而被其他银行刚性扣减那就完犊子。
另一方面关于零账单或低账单,从去年人行开始更新征信后很多卡友发帖表示零账单再没有作用,征信会实时更新负债等等。这是我3月9号去人行打的详版征信,显然零账单或低账单对已用额度和6个月平均使用额度还是有作用,现在征信仍然没办法做到实时更新负债,主要是靠各个银行上报的账单来显示。
但已用额度和6个月平均使用额度较低控制负债主要作用在于贷款,去年我申请贷款的时候,经理就直言授信额度需要扣减已用额度或6个月平均使用额度来发放贷款,今年银行政策是否有变,那就要各位卡友去实测,怎么说需要贷款的同学还是尽量做做账单控制负债比较好。
关于各个银行提额,控制负债的效果可能就较小,因为新版征信每张卡都显示每个月最大使用额度和本月实还款金额。单卡显示的最大额度和实还款肯定会和贷记卡汇总里的已用额度和6个月平均额度有出入,那就只能看银行信审到底侧重哪个数据指标。毕竟银行怎么看持卡人的征信对我们来说一直是都是迷。
5、常旅客
前面提到过平安百夫长匹配的会籍今年延期,对于玩酒店的人来说就很不错,关于酒店我现在还只是小白学习阶段,主要不是刚需,天天想着保级啥的也挺累。这两年要学习下轻松点的酒店玩法。
航司现在是慢慢开始熟练,去年飞了不少。无论联名卡还是积分,都是各种累积里程。毕竟里程价值最高,而如果是常旅客能飞定级的话,金卡以上使用里程则价值更高。当然这些是真的有需求去飞。
玩卡后发现,信用卡、航司、酒店会籍一环接一环,深入玩下去还会再涉及到不同的领域。航司酒店也是这两年才慢慢接触,需要学习进阶。
6、储蓄卡
一样的集卡癖,有信用卡的银行必有储蓄卡,没信用卡的银行也去办了几张来。主要是去申请都不批,只能先拿张储蓄卡备着,默默等放水。
—— 皮皮皮大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