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预警和电力分析:自行车将具有“辅助驾驶功能”

据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经济新闻网报道,人工智能技术让汽车的驾驶辅助功能提高了主动安全性,如今这种技术也正在走向骑行者。

继安全带和安全气囊被发明出来之后,汽车安全的最大进步之一是由制动防抱死系统(ABS)和车辆稳定性控制等设备构成的电子辅助系统。如果没有这些设备,在关键情况下控制汽车会变得更加困难。事实上,正是这些系统在很多情况下防止车辆受到严重冲击。

然而,在此类系统已经发展到极致的情况下,人工智能就提供了继续进步的可能性。人工智能创造了提醒司机附近有其他车辆存在,以及汽车自身不稳定驾驶的新颖方法。这些系统被称为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亦即让汽车不偏离车道,或让司机知道有车辆位于其盲点上,甚至让安装了这些系统的车辆在检测到前方有障碍物而司机没有及时反应时,也可以及时刹车。

自2020年的新冠病毒危机和前几年的环保运动以来,使用汽车作为私人交通工具开始面临来自自行车的强烈竞争。

交通专家表示,未来的个人交通工具既不是电动汽车也不是自动驾驶汽车,而是自行车。电动自行车并不回避踩踏的动作,而是要求骑行者踩踏,然后将储存的电能用于骑行者选择的特定时刻。在世界各地,两轮人力驱动车辆的使用更加呈现增加趋势。

然而,自行车仍然面临着一个亟待解决的安全问题。与摩托车一样,汽车意味着使用者可能遇到风险,不仅是因为他们必须在持续掌握平衡的过程中骑行,而且还因为可能摔倒或遭遇撞击。与汽车、公共汽车、卡车甚至摩托车共用街道也会让骑行者处于不利的地位。

StreetLogic公司已经着手开发一个系统,通过给骑自行车的人提供帮助,从而提高其主动安全性。

这是一个摄像头系统,一个摄像头安装在自行车的前面,一个安装在后面,同时需要一只手机作为屏幕,而屏幕上会显示这些摄像头产生的指示信息。

该系统通过下载到手机的应用程序运行,能分析跟踪环境的图像,并估算其可能作出的运动。手机屏幕上有声音和视觉信号能为骑行者提供早期预警。此外,该系统能够直接连接摄像机和智能手机,因此不需要连接到互联网,也不需要GPS定位系统。

就其操作而言,这是一个简单的系统。尽管需要电力驱动,但在第一阶段,该系统完全适应于电动自行车。电动自行车原本就具有一个动力源,能通过运行其电动马达以协助骑行者。

实际上,只需采用一个预先充电的电源,如一个小型电池,StreetLogic系统就可以在普通自行车上完美运行。

由于该系统尚处于早期开发阶段,StreetLogic目前主要搜集有关汽车的数据,因为汽车是涉及自行车事故的主要车辆类型。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软件的进步,预计很快也能检测到其他骑行者、行人,甚至是地面上的坑洞和路上随机出没的动物等。(编译/刘丽菲)

来源:参考消息网

东京奥运会速度赛赢得东京——“中国速度”自行车赛道冲击奥运奖牌

新华社东京7月17日电(记者刘宁)东京奥运会大幕即将拉开,虽困难重重,中国自行车队仍信心满满,将在赛场上展示“中国速度”,向奥运奖牌发起冲击。

近年来,环青海湖、环中国等一系列公路自行车赛的举办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自行车运动在中国的发展。中国自行车队也在里约奥运会上实现了奥运金牌“零的突破”,但与英国、美国、法国、澳大利亚等自行车运动强国相比,中国自行车运动的水平在整体上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资料图:中国国家自行车队选手在备战2019-2020世界杯场地自行车赛香港站的比赛。新华社记者卢炳辉摄

东京奥运会自行车赛共分公路、山地、场地和小轮车比赛,将决出22枚金牌。中国队共获得10个小项的参赛资格,其中包括场地自行车男、女6个小项、公路自行车男、女2个小项和山地自行车男、女2个小项,将有9名选手参赛。这也意味着东京奥运小轮车赛场上将看不到中国队选手的身影。公路和山地自行车虽然男子、女子都搭上了奥运班车,但实力上与欧美选手差距悬殊,中国自行车队获得奥运奖牌的希望仍然落在女子场地短距离项目上。

从悉尼奥运会上夺得铜牌的姜翠华,到雅典奥运会上赢得银牌的江永华,再到后来奥运赛场上两次摘银的郭爽,女子场地短距离项目一直是中国队冲击奥运奖牌的重点项目。五年前,在里约奥运会上,钟天使和宫金杰在女子团体竞速赛上夺冠,终于为中国自行车人实现了奥运金牌“零的突破”。

资料图:中国队选手宫金杰(左)与钟天使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场地自行车女子团体竞速赛决赛颁奖仪式上。新华社记者任正来摄

出征东京,中国自行车队想要在女子团体竞速赛上卫冕,可谓困难重重。里约奥运会后,征战了两届奥运会的宫金杰功成身退,成为一名母亲。虽然此前一度复出,但她还是没能如愿出现在东京奥运会的名单上。自宫金杰离队后,钟天使换过好几个搭档。东京奥运会上,钟天使将携手年轻的队友鲍珊菊捍卫中国自行车队的荣耀。

除了队员变动,中国自行车队在教练方面也有变化。2013年,法国教练本努瓦开始执教中国自行车队女子场地短距离项目,正是他发掘了钟天使的潜能,帮助中国队站上了奥运冠军领奖台。里约奥运会后,本努瓦转而执教日本队。

此外,随着年龄的增长,钟天使在东京奥运周期也遭遇伤病困扰。2019年波兰场地自行车世锦赛前夕,钟天使在一次赛前备战训练时受伤,导致肋骨骨折。而且她还受到腰伤、膝伤的困扰。

今年4月在浙江举行的2021中国场地自行车联赛总决赛中,一年多没有比赛的钟天使携手鲍珊菊登顶女子团体竞速赛。不过,身体的疲惫,再加上伤病困扰,让中国自行车队教练梁效忠还是对钟天使的状态感到担忧,“封闭训练后,在赛场能够发挥成什么样,大家心里没底”。

资料图:教练梁效忠(中)在接受媒体采访。新华社记者卢炳辉摄

尽管困难重重,中国自行车队依旧信心满满,力争在东京奥运赛场上升国旗、奏国歌。本月初,中国自行车队到天安门广场专门组织观看了升国旗仪式。队员们纷纷表示,下定决心,竞速争先,顽强拼搏,努力创造优异成绩。

谈到东京奥运会的目标,钟天使说:“这段时间状态越来越好,身体和心理上准备更充分,思想上不会像上届奥运会想得那么多、包袱那么大,这次更享受比赛,希望能给年轻队员更多正能量的东西、积极的东西,在奥运赛场上再去冲击一下。”

来源: 新华社

海外“自行车短缺”还会持续一年半吗?

供应链危机已经蔓延到自行车领域,制造商正在发出警告。

据英国金融时报,法国自行车制造商Look Cycle称,自疫情以来就困扰着自行车行业的供应链问题正在恶化。

Look Cycle是一家为环法自行车赛(Tour de France)和奥运会选手提供零部件的制造商。该公司CEO费德里科·穆西(Federico Musi)表示,受疫情冲击,从海外购买的零部件的交货时间继续延长。并且,由于消费者为了避免在公共交通上感染病毒转而选择使用自行车出行,需求大增。

穆西表示,其自行车80%的零部件是在法国制造的,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市场的混乱。但是,因为刹车、变速器、链条和磁带的生产集中在日本的Shimano、美国的SRAM和意大利的Campagnolo等少数几家公司,Look Cycle的供给还是遇到了瓶颈。

“亚洲有一个集中生产自行车零部件的中心,而我们的供应商只专注于自行车行业,这就是为什么会存在瓶颈。”相比之下,“欧洲零部件供应商更有韧性,因为这些供应商相对不局限于自行车行业。”

“一些零件制造商的交货期很长,而且一时间不会下降,”穆西说。“至少要12到18个月。”

同时,铝和钢铁等某些原材料供应减少也拖累了该行业。

欧洲自行车工业联合会(Confederation of the European Bicycle Industry)总经理曼努埃尔·马西利奥(Manuel Marsilio)表示,包括电动自行车在内的高端车型制造商面临的困难正在恶化,因为可供他们采购零部件的选择越来越少。

不过,英国最大自行车零售商之一Halfords情况却与Look Cylcle迥然不同,该零售商上周表示,供应链方面的挑战已开始缓解。

Look Cycle成立于20世纪50年代,是一家开创性的滑雪板快速收放系统制造商。几十年后,该公司将这项技术转移到自行车上,让骑自行车的人可以把一只特殊的鞋锁在踏板上。该集团预计今年将实现约6000万欧元的营收,高于2020年的5500万欧元。

本文来自华尔街见闻,欢迎下载APP查看更多

提倡自行车出行是城市治理理念的升级

自行车专用路开通后,受到市民的广泛关注和好评,培育了一大批“通勤铁粉”。图片来源: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文 | 社论

随着市民对自行车出行需求的增加,以及低碳出行理念的流行,北京对自行车路权的重视程度正在逐步提升。

两年前,北京市首条自行车专用路的开通曾引人瞩目。据新京报报道,北京市交通委的数据显示,开通两年来,这条曾经引人瞩目的自行车专用路累计通行量已超过318万人次,累计碳减排超过800吨。

与此同时,北京二环路沿线慢行系统的改造升级工作,也预计于今年6月底可全线完工。届时,二环辅路的非机动车道宽度将从2米左右普遍提升至3米以上。

无论是两年前“首条自行车专用路的开通”,还是如今二环辅路非机动车道的“悄悄”拓宽,这背后体现的都是北京城市治理理念的升级——低碳、绿色、环保,正在成为一种风尚。

近年来,随着城市治理的改善,以及市民生活观念的变化,绿色出行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在众多的出行方式中,许多市民开始将自行车作为日常重要的代步工具。

从接送孩子上下学,到通勤上下班,再到出门逛街……自行车成为市民出行的重要选择。

当然,这背后除了低碳出行的理念之外,也有现实因素的驱动:孩子就近入学,开车、乘坐公共交通不值当,自行车就成了最方便的选择。对通勤族而言,地铁和公交也未必“直通单位”,这“最后一公里”就由更为灵活的自行车替代。

据新京报报道,近年来,北京市骑行人数显著增长。数据显示,2019年,北京市自行车骑行量达到5.4亿人次,占比为6.4%。

巨量的骑行数据背后,对应的是市民刚性的出行需求。这也意味着,原有的公共交通网络布局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以为骑车族腾空间,保路权。

“民有所呼,政有所应”,从开通自行车专用路,到二环路沿线慢行系统升级改造,北京在公共交通网络上的一系列“加法”,就是为了呼应公众骑行的“新趋向”。在绿色出行之外,这又体现了城市管理者之于民生的公共关怀。而本质上,这也是另一重城市治理理念的升级。

事实上,北京对自行车道的改进,对骑行的倡导,也正契合了国家政策的宏观大势。今年两会上,碳达峰、碳中和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要想实现这一目标,意味着,接下来无论是从整个国家的治理层面,还是从每座城市的治理细节完善上,都要在碳排放上“做减法”。

而具体到北京,北京市“十四五”规划也明确提出,要“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倡导自行车出行,显然就对应着“绿色北京”的目标。某种程度上,市民骑行的风尚,也在践行着“人文北京”的理念。

自行车出行,在世界范围内也正在成为一种流行。据媒体2018年报道,全球自行车每年需求量就在1.1亿辆左右,骑行人数约占总人口的15%,总骑行人数超11亿。骑行正在成为一种重要的生活方式。在被称为“自行车之城”的丹麦首都哥本哈根,数据显示,2016年,这座城市自行车的数量就超过了汽车。

低碳出行,涉及整座城市的交通网络的系统性管理。北京一直以来提倡公共交通优先,到如今专门设置自行车专用路、拓宽城市慢行系统,这背后都秉持着同样的公共治理理念,即绿色环保,民生至上。

就此去看,只要呼应了公众需求,不管是宏观层面的治理,还是微观层面的改进,都是城市治理理念的升级。

编辑:马小龙 校对:贾宁

来源:新京报网

东京奥运会^中国卫冕,英国延续辉煌——东京奥运会自行车项目综述

新华社东京8月8日电(记者刘宁)随着场地自行车赛8日在伊豆自行车竞赛馆落幕,东京奥运会自行车比赛全部结束。中国队成功卫冕场地自行车女子团体竞速赛,英国队延续着领跑奥运会自行车赛场的荣耀。

卫冕成功!中国队捍卫荣耀

8月2日的伊豆自行车竞赛馆里,灯火辉煌!《义勇军进行曲》奏响,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钟天使和鲍珊菊勇夺女子团体竞速赛冠军,为中国队拿下奥运史上第二枚自行车金牌。

五年前里约奥运会上,钟天使与宫金杰搭档,夺得该项目冠军,实现中国自行车奥运金牌“零”的突破。东京奥运会上,钟天使与鲍珊菊以31秒804打破中国队自己保持的32秒034的女子团体竞速赛世界纪录,并在决赛中以31秒895的成绩击败骑出31秒980的德国队,捍卫了中国队在该项目上的荣耀。

8月2日,中国队选手钟天使(右)与鲍珊菊在颁奖仪式上。新华社记者贺长山摄

此后比赛中,中国队未能带来更多惊喜。刘佳丽夺得女子全能赛第11名,钟天使获得女子凯林赛第12名。

本届奥运会,中国自行车队共派出9人参加10个小项的比赛,在奖牌榜上有1金入账。小轮车竞速赛和自由式小轮车赛,中国队没能获得参赛资格。公路和山地自行车赛,参赛的中国队选手都未能完赛。

中国自行车队在伦敦奥运会上获得2银1铜,在里约有1金入账。来到东京,中国自行车队捍卫1金荣耀的同时未能再有突破。与英国、荷兰、瑞士等欧美自行车运动强国相比,中国在整体水平上还存在很大差距,中国从自行车大国迈向自行车强国依旧任重道远。

再次登顶!英国队延续辉煌

此前三届奥运会,英国队无疑是自行车赛场的“霸主”。英国队2008年在北京夺得8金4银2铜,2012年在伦敦拿下8金2银,2016年在里约以6金4银2铜再次登顶自行车项目金牌榜。

东京奥运会自行车赛包括公路、山地和场地自行车赛,以及小轮车竞速赛和自由式小轮车赛,共决出22枚金牌。英国队最终获得6金4银2铜,力压拿下5金3银4铜的荷兰队。

英国队领军人物肯尼夺得场地自行车男子凯林赛冠军,获得个人第七枚奥运金牌。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摘得第一枚奥运金牌开始,肯尼在四届奥运会上一共获得7金2银。值得一提的是,肯尼的妻子劳拉与队友在场地自行车女子麦迪逊赛上夺冠,也在东京奥运会上获得金牌。

8月6日,英国组合阿奇博尔德(右)和肯尼(左)在比赛中接力。新华社记者贺长山摄

自行车赛场上,多项奥运会纪录和世界纪录作古。女子争先赛资格赛三次刷新奥运会纪录。新西兰选手安德鲁斯以10秒563打响破纪录第一枪。随后出场的法国选手格罗斯骑出10秒400,不过,这一新纪录保持了还不到10分钟,就被德国选手弗里德里希以10秒310刷新。德国队在女子团体追逐赛预赛中以4分07秒307刷新英国队在里约奥运会上创造的4分10秒236的世界纪录。男子团体追逐赛上,意大利队在决赛中以3分42秒032的成绩摘金,并打破他们在资格赛中创造的3分42秒307的世界纪录。

新华社东京奥运会报道团出品

来源: 新华社

亚迪冠能第二代dv6电动自行车综合评价

近几年受短视频平台的影响,“骑士”这一概念迅速在大众之间传播开来,他们的内核是享受骑行带来的乐趣,通过骑行的方式来领略生活的美好。而车,则是他们向外探索的重要工具。

本期内容的主角是雅迪冠能二代DV6电动自行车,其作为新国标电动自行车,和燃油摩托车相比可能没有震撼的声浪、也没有五秒破百的极速,但是小而美的它陪我领略了不少风景。

01 外观篇

如今这个年代,说完全不看脸,我觉得是不可能的。

产品,同样如此。

雅迪冠能二代DV6电动自行车的外观是我非常喜欢的一点——时尚、清新、充满活力。这辆车将“小而美”展现的淋漓尽致。

这款车的配色是奶白+薄雾粉,U型车身采用无缝拼接设计,没有多余的棱角,给人一种温柔静谧之感,如同江南水乡的女子一般温婉。

雅迪冠能二代DV6电动自行车采用了Fix Skin韧彩彩壳科技,时尚潮流的撞色设计搭配高级烤漆,让其绽放出百变异彩,骑上街头,它就是全场焦点。

车辆整体小巧而又精致,车头采用了雅迪LOGO行车灯,带有浓浓的品牌气息,辨识度很高。

握把采用了灰色的橡胶亲肤材质,并且加入了导汗凹槽,能避免部分“汗手”用户长时间骑行时出现打滑现象。

握把旁边的按钮采用了灰粉撞色设计,并做了清晰明了的功能标注,好看更实用。

雅迪冠能二代DV6电动自行车还搭载了一块液晶大屏, 能实时显示速度、电量、行驶里程、网络连接状态等,时刻掌握车况。

车把下方还有隐藏式置物挂钩,使用时打开即可悬挂袋子;挂钩下方还有USB接口,骑行过程中也可以为手机充电。

车辆尾部也采用了雅迪基因尾灯,在夜间行车时也能提供很好的警示效果,提醒后方来车。

我最喜欢的就是骑着它穿梭在北京城的街头巷尾,走过古朴的砖石路,摸过北京的老城墙,也感受过各种时尚前卫的现代艺术。

有意思的是,在任何场景下,雅迪冠能二代DV6电动自行车都毫不突兀,仿佛其本就应该在这里一般。这种时候,不打卡纪念一下着实是可惜了。

02 智能篇

作为一个智能设备的重度患者,我恨不得身边的每一件产品都加入智能化设计,而雅迪冠能二代DV6电动自行车则恰好满足了我的需求,只需要下载一个雅迪智行APP即可开启智慧出行。

雅迪冠能二代DV6电动自行车搭载了U-Smart智慧中枢,支持蓝牙解锁、手机APP解锁 、NFC解锁和声纹解锁四种方式,再也没有忘带钥匙的烦恼。

NFC卡片解锁

不过我最爱的还是蓝牙解锁和手机APP解锁。

通过“雅迪智行”APP设置蓝牙解锁距离为“2档”,当我走到附近的时候车辆就会自动解防,按下右握把的开机键即可解锁,无需钥匙也不用掏出手机,方便快捷。

当有人需要向我借车时,我就通过APP远程解锁,归还后直接远程关机并设防。

不过对于家里的“小仙女”而言,NFC卡片才是她最喜欢的方式,贴上可可爱爱的贴纸,平时和公交卡、地铁卡等放在一起,携带更方便。

除了智能化的解锁方式以外,雅迪冠能二代DV6电动自行车还加入了更多智能化的设计。

原本我们只能通过仪表盘才能看到剩余电量,但是这款车可以通过手机APP智能监测电量,并且当电量低于设定值时,还会发送提醒,让你及时充电;还有电子围栏功能,当你离开车辆一定距离时,车辆就会自动设防,避免车辆被盗;通过APP还可实时查看车辆定位和行驶记录,也能快速查找附近维修点,便于日常的维护和保养。

更有意思的是,雅迪冠能二代DV6电动自行车还拥有AI语音助手,只需一声“你好,小迪”即可实现车辆开关机、在线导航、听歌等多种操作,骑行更有乐趣。

03 续航篇

作为我主要的通勤工具,雅迪冠能二代DV6电动自行车的续航是我最关注的一点。

我每天往返通勤距离约为20公里,但是一周仅需充一次电,而且北京的气温一直在10℃以下,所以这款车冬季续航百公里的成绩着实惊艳到了我。

之所以能有这样的续航表现,是因为其搭载了雅迪TTFAR碳纤维锂电池,低温下的性能释放比传统电池更加出色,48V 24Ah的大容量充分满足我对于续航的需求,可以预见当温度适宜的情况下,其续航应该会轻松破百。

此外,很多人可能担心电池的安全问题。对此,雅迪也提供了一系列的防护措施。

雅迪TTFAR碳纤维锂电池拥有过流保护、过充保护、过放保护、短路保护等15种防护措施,并且搭载了BMS智能电池管家,40+项监测功能,提供全方位的安全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雅迪TTFAR碳纤维锂电支持5年质保,自购车之日起电池三年内如有质量问题,经检测达到换新标准即可免费更换电池,充分保障消费者权益。并且电池采用全新碳纤维材料,加速电流导电,也能降低电池衰减率,可循环充放电超800次,延长电池使用寿命。

04 结语

作为一辆通勤工具,雅迪冠能二代DV6新国标电动自行车大大超出了我的预期,时尚潮流的Fix Skin韧彩彩壳科技、聪明的U-Smart 智慧中枢、可靠的TTFAR碳纤维锂电池,每一处都直达用户的痛点、痒点,用“懂你所需”四个字来形容这辆车绝不为过。

目前新国标带来的换车潮还在继续,如果你恰好有着换车需求,那么不妨去看看这辆出色的新国标电动车~

(7820769)

帮助“双碳”7流行休闲通勤电动自行车库存

作者 : 寒静

在当下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努力实现“双碳”目标的大环境下,人们越来越青睐更加环保的通勤方式——骑电助力自行车。开私家车,似乎不太环保;公共交通,又有些拥挤和不便;骑自行车,大抵是有点累……相比之下灵活省力的电助力自行车得到许多用户的关注,销量逐年上涨。那么,今天我们就给大家盘点一下市面上比较受消费者欢迎的、适用于休闲通勤的万元以下电助力自行车。

1、EJOYSPORT易骑 LC 01 城市电助力自行车

LC 01是一款主打城市通勤的电助力自行车,采用易骑自行开发的85SX RV 250w后花鼓电机;在整体设计上将头管角度增大,立管角度缩小,并采用弹性后上叉,以提高操控性和舒适性。

同时LC 01具有较高的扩展性,可以安装货架、车篮等配件,更加方便通勤。

售价:3899元(提供两个尺码,四色可选)

2、雅迪YC300

雅迪YC300是一款“身材娇小”的城市休闲电助力自行车。不过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雅迪YC300小小的车身下可搭配了一台输出功率为350w的中置电机。YC300使用的是雅迪自行开发的电助力系统,FUSION三重传感动力系统让助力骑乘体验更为平顺。

电池方面采用了18650电芯组成的电池模块,可以提供40km的续航里程,其电池模块还可单独拆卸下来,防止被盗。

售价:5599元(六色可选)

3、喜德盛领先500

电助力山地车的价格相对都较为昂贵,喜德盛领先500则为消费者们提供了一个亲民选项。这款车配备喜德盛自研的240w中置电机,配合后叉上的整合传感器可以提供平顺的骑行体验。置于下管处的36V 7.8Ah容量电池可以提供约80km的续航里程。

售价:5198元(两色可选)

4、捷安特FASTER E+

FASTER E+是捷安特最新推出的电助力休闲车,官方将车款特点概括为“轻、智、捷、隐”。

轻——整车含电池重16.6kg。电池、电机等部件布局合理,前后车身重量均衡,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整车操控性。

智——使用HCT倍力动能技术,在中轴上集成了高灵敏度的扭力、踏频传感器,加上后置Sync Drive电机内集成速度传感器,组成一套完整的智能助力系统,提供“手自一体”的四种助力模式(包含三个手动设定的助力模式以及一个全自动的助力模式)。

捷——配备Giant RideContral One控制模块,可以快速切换助力模式。同时还配备了八速机械变速,应对多种骑行场景。

隐——采用捷安特Tin全内管电池整合技术,外观流畅简洁。

这款车还配有I-sports自适应自动助力模式调节功能,根据骑行环境智能调节,无需手动变换。

售价:6980元(提供三个尺码,两色可选)

5、倍速MEET遇见电助力折叠自行车

电池方面这款车标配三星3500mah高配电芯,放置在车身内,经济模式下可以提供100公里续航。

售价:7999元(两色可选)

6、易骑 MC01电助力山地车

易骑 MC01电助力山地车拥有更高的可玩性,适用于轻度越野、郊游休闲和长途探索。

这款车采用27.5轮径设计,通过性不错。同时较为舒缓的头管和车架设计,让车架整体处于舒适取向。

电机方面,MC01电助力山地车使用的是Truck Run(川客)中置电机,可以提供250w的输出功率和最高100Nm的峰值扭矩,可以称得上是动力澎湃了。

这款车提供五种助力模式,得一提的是还具有“推车助力”的功能。车把正中设有助力控制显示屏,但是没有继续采用最初类似禧玛诺Di2的侧边显示屏,有点可惜。

售价:9199元(提供两个尺码,三色可选)

7、倍速-灵感ZERO城市休闲电助力自行车

“灵感ZERO”可说是上文“MEET遇见”的同门师兄,是倍速针对城市休闲通勤市场推出的一款产品。

整车采用具有更高兼容性的弯梁设计,方便上下。同时几何角度舒适,坐姿轻松。电机方面采用自家研制的TTIUM SMOOTH PESU电机,输出功率为250w,动力强劲。

这款车还配有I-sports自适应自动助力模式调节功能,根据骑行环境智能调节,无需手动变换。

电池方面“灵感ZERO”采用了独特的后货架布局。后货架电池拥有16AH电池容量,经济挡助力模式续航高达160公里。

售价:9999元(两色可选)


写在最后的选购指南:

在选购时,需要注意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地方标准,随着新国标的实施,电助力自行车的相关规范也会越发完整。按照中国目前的法规规定,电助力自行车不可以拥有纯电驱动的模式,且最高助力时速仅能维持在25km,部分地区的电助力自行车也同样需要上牌,大家在选购时,应先了解清楚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避免给自个带来麻烦。

行车不可以拥有纯电驱动的模式,且最高助力时速仅能维持在25km,部分地区的电助力自行车也同样需要上牌,大家在选购时,应先了解清楚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避免给自个带来麻烦。

部分地区的电助力自行车也同样需要上牌,大家在选购时,应先了解清楚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避免给自个带来麻烦。

上牌,大家在选购时,应先了解清楚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避免给自个带来麻烦。

部分地区的电助力自行车也同样需要上牌,大家在选购时,应先了解清楚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避免给自个带来麻烦。

自行车“牛”爬了起来

一辆儿童自行车的车把被装饰成两个牛角,车把中间部位是一个硕大的牛头造型,戴着中式发财帽;一辆小轮自行车的上部横卧着五彩斑斓的彩牛,前后轮的支撑轴被彩纸装点成牛腿;还有一辆自行车被装饰成老黄牛造型的节庆巡游花车,两侧是“福”字、中国国旗和“哥中友谊长存”字幅……这是日前举行的“欢乐春节”哥伦比亚自行车牛年生肖装饰大赛场景。

不到3岁的胡安是装饰大赛年龄最小的参与者之一。他在奶奶的指点下一笔一笔地画出牛的眼睛,还把彩色的纸条贴成小牛的嘴巴、眉毛和尾巴,固定在他的小童车上。胡安对他自己的作品非常满意:“我要带着这个中国式小牛去参加比赛。”

另一位参赛者阿丽娜是一位“中国媳妇”,在中国度过的蜜月给她留下了美好记忆。阿丽娜用布料、绒线、纸板等材料,将中国国旗、熊猫等元素融入自行车设计中。她说:“尽管哥中两国相距遥远,存在文化差异,但是我喜欢中国,喜欢中国人重视家庭和彼此尊重的生活方式。祝大家牛年春节快乐!”

本次大赛活动由近日正式挂牌成立的“汉语桥”俱乐部波哥大站承办。据哥伦比亚外长布鲁姆介绍,哥伦比亚“汉语桥”俱乐部汇集了历届获奖及参赛选手,汇聚了大批赴华留学生及学者,为深化两国文化艺术交流做出了贡献,“为哥伦比亚人民打开了一扇从不同角度了解中国的窗口”。

负责运营的哥中友协主席普亚那表示,目前“汉语桥”俱乐部波哥大站已经陆续编辑出版了《中国之友》杂志、举办了大学中国文化周,创办了《中国道路》多媒体期刊,并积极协办云端游览等多媒体活动,努力为哥伦比亚民众提供更多了解中国、认知中国文化的机会。“骑自行车是哥伦比亚的一项国民运动。每到节假日,政府会封闭一部分道路供市民骑车锻炼。因此,自行车牛年生肖装饰大赛受到大家的广泛关注。”

(本报里约热内卢2月15日电)

作者:本报驻巴西记者 吴 杰

来源: 人民日报

自行车是怎么发明的?

自行车其实并不是“自行”的,它是由人力驱动机械运转的交通工具,它也是第一种让普通大众自己控制方向和速度的家用交通工具。自行车比马匹便宜,其速度在19世纪晚期几乎与火车相同,由于它替代步行便显出的快捷性,因此,自行车的发明成了社会变革的有力工具。

自行车的早期研究

工业革命后交通工具的革命,主要集中在解决机械动能的问题,并依赖于消耗能源。自行车的发明,为普通大众提供了一种步行之外而又不消耗能源的便捷出行工具。

一般人步行的速度通常是每小时3—5公里,骑马或乘坐马车的速度大约每小时13公里,19世纪中晚期火车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30公里左右。但是,昂贵的马车和必须依靠路轨的火车,无法为日常小道上的短途出行提供快捷灵便的帮助。

1817年,德国看林人德莱斯设计了自行车的最初原型,他用两个木轮、一个鞍座、一个安在前轮上起控制作用的车把,制成了一辆轮车。人坐在车上,用双脚蹬地驱动木轮运动。就这样,世界上第一辆自行车问世了。但是这个创意没有引起关注。

1842年,苏格兰铁匠柯克帕特里克·麦克米伦发明了第一辆脚踏自行车。它有缝纫机踏板一样的固定踏板,骑车人可以双脚上下蹬动固定踏板,踏板由一套复杂的杆、钉子和齿轮连在后轮上以驱动车身。但那些木制部件过于脆弱,经不起颠簸就断裂了。

1842年,苏格兰的铁匠柯克帕特里克·麦克米伦,弄出了一辆破旧的“可爱的小马崽”。他在后轮的车轴上装上曲柄,再用连杆把曲柄和前面的脚蹬连接起来,并且前后轮都用铁制的,前轮大,后轮小。当骑车人踩动脚蹬,车子就会自行运动起来,向前跑去。他因此被警察抓住处以罚款,其罪名是“野蛮骑车”。

1861年,法国人皮埃尔·米肖发明了脚踏两轮车,它是首辆获得国际社会广泛欢迎的自行车。

这是第一辆把踏板与车轮的前轮直接连接起来的自行车,它的前轮比后轮大得多。但是,人们不知道怎样在双脚离地的情况下骑自行车,因而总是撞车摔跤。

自行车的定型设计

1870年,英国人詹姆斯·斯塔利将脚踏两轮车的前轮改进得更大一些,以便提供更多动力,制造出了著名的“平凡者”自行车。这辆车有一只125厘米以上高的超大前轮和一只极小的后轮,并且首创使用了钢丝轮轴和前轮减震器,它的平均速度超过了每小时30公里,与当时的火车几乎一样。

不过,由于“平凡者”自行车超大的前轮,上下车极为不便,骑车人常常因此摔倒在地。

1870年,英国人詹姆斯·斯塔利设计出大小轮自行车,这种自行车后轮直径只有30厘米,而前轮直径达125厘米以上,脚踏直接安装在前轮上,以前轮驱动,速度非常快。骑这种车就像骑马一样高高在上,很是威风。但是这种车在下坡加速时十分危险,极易摔倒。1881年,法国标致公司批量生产这种“大自行车”,并举办自行车比赛。图为1890—1891年“平凡者”自行车选手在等待阿克伦自行车比赛开始。

1885年,詹姆斯·斯塔利的侄子约翰·斯塔利对“平凡者”进行了最后的改进,制成了一辆可操作性较强的自行车。他成功解决了自行车设计中的四大关键问题。

首先,他把自行车的双轮恢复成相同的尺寸,并给它们装上结实的橡胶轮胎。其次,他为自行车制造了今天仍在使用的菱形四面车架。再次,他把动力系统转移到后轮,使前轮专门用于控制方向。最后,为了驱动后轮,斯塔利发明了自行车链条,把脚踏板和后轮连接起来。

1888年,苏格兰兽医约翰·邓洛普发明了自行车充气轮胎,它在1900年成为所有自行车的标准配件。复式齿轮1908年首次应用于自行车。20世纪20年代,制动块的诞生使刹车更快更稳。这一切都是在约翰·斯塔利最初的自行车设计样式上的完善和进步。

自行车的普及,加速了中上层社会妇女的解放运动。骑自行车的妇女们必须脱下紧身胸衣、紧身内衣和层层褶裙,换上更简便的服饰,这样女性参与社会工作更普遍了。同时,自行车设计为汽车制造积累了经验,不少19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自行车制造商,在20世纪之交成了早期的汽车制造商,比如法国的标致,英国的亨伯、莫里斯和罗孚。

【本文来源于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话说世界(11):工业时代》】

来源: 人民出版社

国产品牌2021中国国际自行车展第3天

今天我们接着来逛展~

▲富士达山地车无论是外观、造型还是性能,都不输国际一线品牌

▲头管后方的入线方式非常特别

▲搭载SRAM Red eTap AXS 12速变速套件的富士达R9公路车,就连Red eTap AXS的标识都被印在上管,旁边还有一辆搭载Force eTap AXS的R7

▲富士达带来了各式涂装的车架,其中裸碳涂装的公路车架仅重590克

▲伯纳德带来的Foxter软尾山地车

▲KESPOR产品线涵盖公路、山地以及Gravel等多种车型

▲这样一台Gravel车型能让你去痛快撒野

▲米赛尔山地车

▲骑行要从孩子抓起

▲这款SAVA公路车的渐变涂装也很好看,有质感

▲威华这台小轮径自行车应该很受女生欢迎吧

▲一台被“犀牛漫步”车包全副武装的Gravel

▲犀牛漫步还推出摩托用的包具,小编个人觉得比笨重的三箱好看

▲粉色DE ROSA你喜欢吗

▲一颗红心点缀在车架上

▲科菲迪斯车队也在用这款车架

▲倍速出行在展位展出了6000元区间的电助力山地车白鲨,提供高低功率两款。不得不说,这个价格的中置电机山地车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小编路过倍速时,还被亮哥抓去当抽奖的公证人,帮他们抽出一等奖的奖券,特等奖则由亮哥亲自抽出

▲赛克力推出的新款电助力软尾山地车

▲一个新晋自主品牌WIDESIN正在开发中的全地形公路车架,目前仍在设计迭代中。设计还是比较有想法的,就是打造一辆谁都可以骑以及想骑的车,特别是针对“周末勇士”。全车碳纤维零件均为自家开模制造

▲WIDESIN家操控组件的造型以及涂装设计都很有意思,使用中国传说中的神兽白泽作为Logo

▲座管刻度使用时辰作为刻度,并且安全线是孙悟空的头箍,很有国潮风格

▲惠州KSC是少数以代工厂身份参加上海展的展商之一,展出的车架已经在之前的报道中出现过

▲让我看看是哪个车型还没实现全内走线。在全内走大行其道的今天,信隆终于为电助力自行车带来了全内走线方案,电线、变速和刹车油管均从把立下方进入车架,还你一个整洁干净的车头

▲把立下方入线的方式简单而可靠

▲信隆还为儿童车开发了一系列产品,比如这个12寸儿童车减震前叉

▲适合儿童小手抓握的把横

▲不同规格的童车都能找到合适的避震前叉

▲虽然拓乐是车顶架行业当之无愧的一哥,但展车的气场明显不如隔壁友商

▲使用这类车顶架要小心限高哦

▲没有使用内走线的电助力自行车,车头十分凌乱

▲而NECO提供的内走线方案能让车头清爽不少,再也不用担心随风摇摆的线管会刮到东西了

▲NECO内走线碗组

▲Odin轮组,碟刹、圈刹全都有,并且全系支持真空胎

▲相比削切成型的刹车边,Odin轮组带来的一体成型刹车边具有更高的强度,避免内部碳丝在削切时断裂

▲碳辐条Odin碟刹轮组,据说重量控制得非常不错

▲优恩博科技带来全球首款金属超轻头盔UNUN,上图为带有金属外壳的原型头盔

▲带有涂装的头盔还挺漂亮,适合骑行电助力或电动车时佩戴

▲超薄的金属外壳是减重的功臣

▲看!钢铁侠!

▲“博纳光学”遥控骑行前灯,还可以切换远近光模式,给个好评

▲据说未来还会推出无线遥控版本

▲酷飒CORSA致力于打造最适合亚洲人的头盔

▲自带前后、转向灯和风镜的酷飒CORSA骑行头盔

▲LEM展出Motiv Air头盔,这款头盔采用了exoCarbon全碳纤维外壳技术,重220g,且拥有优秀的通风性能

▲Squalo(鲛)展出的这款头盔采用彩虹闪粉设计,据说在阳光下会呈现更好看的彩虹色

▲更酷炫的是,它有环绕头盔的灯带,采用光纤材料,不仅相比LED灯发光更均匀,而且还可以减轻重量,即使加上了灯光组件,整个头盔也仅重250g

▲Squalo展出另一款气动头盔,通风孔和内部都经过特别设计,据称可以让风在头盔内顺畅地向后流动,减低风阻同时保持头部清爽

▲额部贴心地设计了止汗带,经过几代设计,止汗性能和舒适性不断提高,但厂家表示仍在迭代优化

▲获得创新奖的思帕客飞天女子骑行服

▲头围大的车友有福了,SUNRImoon这款巨型头盔他们表示是可以量产的……拿一个手机做参照你就知道有多大了

▲SUNRImoon的新款头盔,一时让人分不清前后

▲森地客是旺蒂车队的队服赞助商

▲一墙的森地客锁鞋,颜色、种类多样,有点在鞋店挑选心仪鞋子的感觉了

▲广州三板斧展位展出了众多PROMEND的装备和零配件

▲爆款英豪智能尾灯升级了一个碳壳版本,“哔”格更高

▲获得创新奖的安途仕智能刹车感应尾灯

▲野火则推出了一款整合式挂架头灯,采用轻量化设计,使用码表接口安装,并且安装接口可以反转,确保透镜上的截止线位置正确

▲银贝斯带来的把塞工具组

▲把带就是要花里胡哨才好看……吗?

▲TRP山地后拨

▲TEKTRO公路夹器

▲电动注油机,适合工厂批量给新车注油

▲TRP碟片,乍一看还以为是中锁结构

▲PIOWAY带来的刹车手柄和夹器

▲玛古拉开发的电助力车型用刹车和夹器

▲KMC链条不必多说,大厂出品,实力强劲

▲作为MAXXIS的主体,近年正新CST“本家产品”也在发力。多款摩托车轮胎已经受到摩友的好评,自行车轮胎的前景也一片光明

▲IRC的新款FORMULA PRO系列真空胎,全部日本制造。话说IRC年年参展,但消费者年年买不到他们家的高端胎

▲逛累了?来迈金进行一场紧张刺激的骑行台大战吧

▲为了展现一体牙盘功率计的防水性能,迈金直接将其泡在水里

▲累了渴了,来金轮展位喝杯咖啡,味道非常棒哦

▲盖茨传动皮带在内部加入碳纤维束带,有效防止皮带的疲劳拉伸,大大延长皮带的使用寿命

▲在现场的展示中,盖茨皮带传动在沙粒中运作丝毫不受影响,而且噪声比一般链条还小

▲盖茨还推出了非常便利的传动皮带张力测试小工具,可以通过简单的操作显示皮带张力,虽然不是极致精准,但对于普通用户来说足够使用

▲还有可以用手指弹动皮带通过声音测试张力的APP,可以说是非常贴心了,APP还有不同类型车种的张力建议范围

▲本届上海展,思各异化整为零,部署了多个展位,主要展位位于SEKA

后面的电动盒子展具是他们老板用闲时制造的,内置灯具和风扇,导轮会一直转动。由于过于抢眼,大家都戏称他们的原型导板才是展具,据说这个盒子还收到一个订单。另外思各异还送小编一个REVOLT尾勾作为纪念,并表示不要把它当成尾勾,当成开瓶器就好。


本届中国国际自行车展的报道就到这里结束了,未来美骑网还会继续推出部分品牌的产品介绍,敬请期待。